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8月02日09:15|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海外網已集聚了一支由著名專家學者、媒體評論員、人民日報社編輯記者、網絡意見領袖構成的作者隊伍,涵蓋時政、國際、財經、軍事、兩岸問題等領域。如何鞏固和開發作者資源是海外網下一階段發展所必須重視的問題。 |
姚海龍制圖
2012年10月,海外網尚處於籌備上線階段,當我把一疊海外版“望海樓”欄目的專家名單交給評論頻道一名編輯復印時,他對望海樓豐富強大的作者資源贊嘆不已,感慨道:“什麼時候這些專家也能成為海外網的作者?”
如今,海外網正式上線近8個月,評論頻道發表原創評論269篇,開設名家專欄20個,擁有了一支超過70人、富有特色的作者隊伍,其中不乏望海樓的專家。原創評論作為海外網的品牌,在積跬步以至千裡的創業道路上,越漸清晰起來。
整合資源 樹立評論品牌
在這樣一個眾聲喧嘩、觀點競爭激烈的時代,如何在一個沒有名氣的新生網站上,樹立原創評論的品牌?我的首要策略是充分挖掘和利用人民日報社的資源。海外版各部門的編輯記者以及人民日報評論部的評論員成為海外網的第一批作者,為海外網創作了許多優質的文章。由於選題緊扣熱點,文章質量有保障,海外網原創評論上線一個月就打開了局面:多篇文章入選人民網“言論精選”,進入新浪評論十大熱門榜單,並被報紙轉載,形成二次傳播。
隨著海外網評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逐漸提升,越來越多“大牌”作者熱心於在海外網發表文章。望海樓特約評論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賈秀東,《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央視著名評論員王石川,微博大V、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法天……他們的加入使海外網的作者隊伍更加強大,也使海外網原創評論的品質更上一個台階。
善用渠道 增強國際傳播
新媒體時代,內容為王,渠道是金。網絡能給好的思想和觀點插上翅膀,讓它們更快地飛遍世界。今年1月6日,海外版港台部高級記者陳曉星在海外網發表了《怎麼看島內主張“台獨”人數上升?》,當天就被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等多家重點新聞網站轉載,第二天收到來自澳大利亞堪培拉的讀者來信,他表示希望能讀到更多像這樣的好文章。4月16日上午,海外網針對美國波士頓爆炸事件,第一時間連線反恐專家進行解讀,很快獲得美國中文網等外媒轉載。7月26日海外網發表的《薄熙來案為中國法治改革提供契機》,翌日即被新加坡《聯合早報》作為官方媒體的觀點進行引用。
在微博等移動互聯平台上,海外網評論也產生了熱烈反響。5月24日發表的《李克強訪歐恰逢其時》在微博上引起熱議,共有79萬人次閱讀。7月份,手機騰訊網為海外網評論開設了專欄。裝機量過億的搜狐新聞客戶端也即將開通“海外網評”媒體賬號。借助這些移動終端,海外網原創評論能夠第一時間通過手機推送給讀者,傳播的效力將大大增強。
優化平台 打造專家智庫
7月1日,海外網迎來了正式上線后第一次改版,改版后的網站首頁更加突顯評論特色,並將專欄建設作為未來內容建設的重要舉措。
從上線之初到現在,海外網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日均頁面瀏覽量從幾萬到幾百萬。然而,在門戶網站林立、網絡信息爆炸的環境中,海外網內容的核心競爭力有賴於獨家、優質的原創。因此,建立一個強大的專家智庫對於海外網來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當前,海外網已集聚了一支由著名專家學者、媒體評論員、人民日報社編輯記者、網絡意見領袖構成的作者隊伍,涵蓋時政、國際、財經、軍事、兩岸問題等領域。如何鞏固和開發作者資源是海外網下一階段發展所必須重視的問題。
專欄為作者提供了一個好的平台,作者在個人專欄能夠更加靈活自由地表達,不同的專欄各具特色,也有助於增強作者和讀者對海外網的粘性。自7月份著力開展專欄建設以來,海外網每日原創評論數量明顯增加,評論的話題也更加豐富多彩,專欄文章的點擊量和轉載傳播情況頗為可觀。當前,海外網已開設20個專欄﹔未來兩三年內,致力於把專欄數量拓展到幾百個,屆時將形成互聯網上一股聲勢浩大的原創力量。(鄒雅婷)
(作者系海外網評論頻道主編)
(責編:夏麗娟)
望海樓,海外網,原創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