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1日08:14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在斯諾登帶來的尷尬中,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的首輪協商啟動了。從8日開始的談判旨在取消美歐間尚存的進出口關稅、承認彼此的行業標准和放寬大西洋兩岸企業的市場准入條件。 |
在斯諾登帶來的尷尬中,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的首輪協商啟動了。從8日開始的談判旨在取消美歐間尚存的進出口關稅、承認彼此的行業標准和放寬大西洋兩岸企業的市場准入條件。
毫無疑問,TTIP將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覆蓋約50%的全球經濟產出、30%的全球貿易和20%的全球對外直接投資。
對於在緩慢的經濟復蘇中掙扎的歐美而言,這一協定意味著一個非常美好的未來。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估算,這份自由貿易協定預計每年可以使歐盟經濟產出增加1190億歐元,使美國經濟產出增加950億歐元。自貿區建成后,歐盟經濟年均增長率有望提升0.5%-1%,平均每戶家庭每年增收545歐元,創造40萬個就業崗位。
對於世界貿易而言,這一協定或許意味著新規則的開始。
我們常說,一流的企業做標准,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三流的企業做產品。該邏輯同樣適用於整個世界。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之后,美國在戰后廢墟中昂然挺立,一步步成為超級大國。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美國成為當然的游戲規則制定者。
隨著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新興經濟體的活力和重要性凸顯。歐美等發達國家似乎一覺醒來之后,突然發現世界已經開始改變,國際經濟政治秩序迎來變革契機。各方分析均認為,世界迎來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即將重新分配力量之時刻。
有誰會輕易放棄手中已有的權力?以史為鑒,守成大國通常會持懷疑態度,並傾向於制衡甚至是試圖遏制新興大國。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開始積極布局,TTIP無疑是美國宏偉藍圖中的重要一環。簡言之,通過整合市場,美國和歐洲將可憑借聯合在一起的影響力,確保自己仍有能力為世界其余地區設定市場標准。而這將讓新興經濟體處於被動地位。
當然,美歐之間的自貿談判注定是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談判之前,就有法國堅持“文化例外”原則,威脅如果不把電影和網上娛樂業排除在外,將退出談判﹔又有德國稱在消費者保護政策方面不能有任何鬆動﹔還有美國拒絕將金融服務納入談判﹔當然,還有斯諾登曝光的美國針對歐盟國家的監控和竊聽丑聞……
可以預見,在接下來可能長達數年的談判過程中,各方必定為了各自的利益錙銖必較。而在這個過程中,新興經濟體或許該審時度勢,採取必要措施扭轉自身可能即將面臨的被動局面。
無論如何,世界真的變了。(張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