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4日11:13來源:聊城日報字號:
摘要:聊城許營鎮東屯村大隊部,“第一書記”傅倫及工作組駐村一年來的事娓娓道來。 |
日前,記者來到開發區許營鎮東屯村大隊部,村支書周廣森和管區干部袁一政就將“第一書記”傅倫及工作組駐村一年來的事娓娓道來。
東屯是傳統農業村,“一薄二差三難”的特點鮮明。底子薄,村裡沒有任何集體收入,副業發展項目空白﹔自然環境基礎條件差,95%以上的土地為沙土地,全村611.36畝土地中,有近300畝鹼窪板結地,種植作物單一,農業基礎條件較差﹔行路難、用電難、灌溉難。駐村第一天,傅倫就深入田間地頭及農戶家中,針對東屯村的各項情況認真研究匯總,明確突出問題,研究制定村三年發展規劃。
經濟是全面發展的基礎。為發展村裡的集體經濟,傅倫先后帶領村民外出學習新農村建設、科技種植先進經驗。調整產業結構,轉變農民以傳統農業和外出務工為主的增收方式,推進產業化經營。去年,村裡先期種植大棚葡萄、西瓜共70畝,預計今年每畝收益2至3萬元。
“農村無小事,雞毛蒜皮的家務事也能鬧得沸沸揚揚。”老太太周韓氏的四個兒子因贍養糾紛鬧得雞犬不寧。傅倫知道后,帶領村干部對四個兒子說服教育,最后達成了圓滿的贍養協議,周家四兄弟也成了傅倫的“鐵哥們”。這個事解決以后,村民隻要有矛盾,就找黨員、找支部、找“老傅”。
一年來,傅倫帶領工作組以村為家,和群眾融為一體、打成一片。在他的努力下,東屯村一年內爭取各類資金及基礎建設項目投入達300余萬元,對電網進行了升級改造,對公路進行了修繕,解決了灌溉難、行路難的問題,還為村裡配備了20套價值3萬余元的健身器材,給群眾提供了良好的活動、健身場所。“五保”戶的生活有了保障,孤寡老人不再孤獨,村民人均收入提高了,村委班子建起來了,村容有了新面貌、村風有了新氣象,逐步走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現在,村民都親切地叫他“傅書記”、“老傅”,一年的幫扶,傅倫已經和東屯村這片熱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和老百姓的心緊密連在了一起。(付樹文)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hww@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