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1日11:09來源:中國城鄉金融報字號:
摘要:隨著工業經濟、城鎮建設相關行業在縣域的全面發展,迫切需要縣域金融機構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同時也需要財政、稅收、貨幣及信貸杠杆等方面的政策激勵。 |
隨著工業經濟、城鎮建設相關行業在縣域的全面發展,迫切需要縣域金融機構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同時也需要財政、稅收、貨幣及信貸杠杆等方面的政策激勵。
隨著縣域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持續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發展思路與發展水平正在發生變化:“三農”的定義與內涵與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和趨勢呈現出差異,逐步顯現出產值總量上升,而價值總量在縣域的比重持續下降﹔工業化及其流程、方法與技術,會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得到推廣與運用,縣域城鎮化的發展對縣域第二、第三產業以及現代農業發展都將產生重要的推進作用。
縣域“四化同步”與產業結構調整,需要來自金融層面的不斷創新。但是筆者注意到,一些縣域金融機構服務縣域經濟與“三農”的定位、業務行為均存在異化,將縣級銀行業機構辦成了儲蓄所,成為吸納縣域資金至城市的重要管道。這種輕視對縣域的信貸支持、漠視 縣域“四化同步”趨勢的行為,造成縣域經濟發展缺血,金融機構自身業務創新停滯不前。
隨著工業經濟、城鎮建設、服務與貿易等相關行業在縣域的全面發展,迫切需要縣域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提供綜合配套服務。特別是在我國中西部傳統的農業大縣,圍繞新農村建設的新興工業園區、園區中的新興工業企業急需現代金融服務支持,縣域金融機構應當順應這種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需求,支持縣域新興的工業企業,推進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的發展。
針對縣域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持續發展,縣域金融機構要不失時機對接服務新興工業、商業及貿易項目,圍繞實體經濟的發展,支持和促進小企業、新興服務業等市場體系的發展。通過對城鎮的電子、信息、通訊行業提供金融支持,推進運用高科技將縣域城鎮納入統一的市場體系。除此之外,縣域金融機構還要積極引導客戶運用高科技、新技術進行日常經營管理,切實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競爭與發展能力。
對於縣域新出現的專業市場、物流行業、貯運體系,縣域金融機構應當努力探索支持方式,打造針對工業園區、集市貿易、農副產品批發與零售、產業鏈條的配套金融服務,繁榮和發展縣域第三產業。應當有效運用信貸、信托、代理以及理財業務手段,對縣域專業市場、物流體系、農副產品貯藏與集中交易等相關主體展開支持。
此外,縣域金融機構也需要緊緊圍繞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進行業務創新,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支持力度,這主要體現為金融如何服務縣域新興城鎮的發展,使之能夠就地、就近安置轉移就業,能夠有效運用縣域資源做強、做實縣域經濟,參與全社會的資源優化與配置。對於城鎮化發展中的基礎設施等建設,縣域金融機構在項目合同嚴密、操作嚴謹、風險可控、安全循環、責任落實的前提下,也應當及時予以支持。
縣域金融機構在服務農業現代化過程,要及時展開業務創新。在縣域新興涉農企業基本賬戶的開設、輔助賬戶的運用、與銀行業的業務關系的構建等方面,縣域金融機構需行使好理財顧問的職能,並且發揮信息廣、征信易、查詢便利等特點,在市場體系逐步健全、質量體系日益完善、潛在風險隱患更為隱蔽的當下,保障客戶的應有權益,特別是建立了授信關系、信貸關系的新興企業,更需要來自金融方面的意見與建議。
做實縣域經濟,科學推進縣域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均衡發展,有效服務縣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也需要綜合運用財政、稅收、貨幣及信貸杠杆的正向激勵。對此,筆者認為,有關部門需明確國定、省定貧困縣以及其他縣域“三農”的財稅金融服務扶持政策,以此避免或減少政策性風險。應當通過財政貼息、扶持獎勵等相關配套政策,對金融機構在縣域的定向、定量投放信貸予以正向的激勵,引導縣域的金融機構創新產品與服務,促進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hww@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