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華人劉女士投訴了紐約的一家幼兒園。9日傍晚,劉女士接孩子回家后發現女兒褲子是濕的,一問才得知老師不准孩子上廁所。女兒委屈地說:“爸爸媽媽太忙,沒有時間陪我,學校老師很凶,還會拉扯我的手臂,我不想上學了。” |
(內蒙古日報社/李 華畫)
隨著一代代移民家庭中的孩子不斷成長,很多華人父母有了這樣的疑問:當黑頭發黃皮膚的孩子們漂洋過海來到滿是黃頭發白皮膚孩子的幼兒園中,華人的孩子該如何融入幼兒園生活?華人的孩子會不會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據美國媒體報道,近日,美國華人劉女士投訴了紐約的一家幼兒園。9日傍晚,劉女士接孩子回家后發現女兒褲子是濕的,一問才得知老師不准孩子上廁所。女兒委屈地說:“爸爸媽媽太忙,沒有時間陪我,學校老師很凶,還會拉扯我的手臂,我不想上學了。”
劉女士女兒的遭遇,在華人新移民中屢見不鮮。因為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很多華人的孩子在幼兒園易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或受到當地孩子的孤立。
美籍華人張女士就因女兒在幼兒園得不到好的照顧,而無奈辭職,當起了全職媽媽。張女士的女兒上的是一家全英語幼兒園,托兒費每個月在1200美元左右,這讓張女士一家備感壓力。
但高昂的托兒費卻買不來一天的安心,他們發現幼兒園的老師對於移民家庭孩子非常缺乏耐心,甚至會採取一些懲罰措施,比如讓孩子單獨坐在角落裡。張女士對此表示擔憂,“我不能忍受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好的照顧,雖然不希望放棄工作,但是目前來看也隻能如此。”
孩子入園后易受不平等待遇,是華人家長普遍面臨的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新移民家庭中的孩子,很多是在中國長大,語言不通,對當地的文化也不甚了解。因此,很難與幼兒園老師溝通,易受到不平等待遇。
另一方面,因長相,以及族群問題,很多當地小朋友不願與華人孩子結交朋友。在當地小朋友眼中,黑頭發、黑眼睛的孩子是如此的陌生和異類。因此,華人孩子很難融入當地幼兒園生活中。
“這就是移民生活的現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要適應,這適應的過程都是痛苦的。”一位家長無奈地說。的確,華人的孩子想要在幼兒園收獲幸福的童年,也許沒有更多的選擇,隻有盡量地去融入。(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