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新委員,我想還是要講真話,講良心話。”全國政協教育界別分組討論會上,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胡剛委員的發言直指教育領域中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建議要“改善工作作風,為中國建設一流大學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
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進真話、講實話”是記者聽到的委員討論發言中的高頻詞,也已成為委員們的共識。
“下面的發言,我講得大膽了一點。在座的院士,我可能要得罪大家。”政協科協界別分組討論會上,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張勤委員的“得罪”一說確有原由。
一是科協界別院士比例高,二是張勤的話題和院士有關:“我想說的和如何評上院士有關。”
“現在,我們的院士已經不是一個個人的事情,而是變成一個單位的事情,成了單位一個很重要的資源。”講到這裡,張勤頓了一下,“院士變成單位的利益所在,最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單位開始動員所有的力量來包裝本單位的被推薦人。”
張勤坦言,這一包裝“就容易出問題”。他直言“應該取消政府和單位推薦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