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美國對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改名一事發表看法,認為這屬於“糟糕的主意”,巴勒斯坦國建立隻能通過與以色列達成協議予以實現。目前以色列方面並未表態。雖然消息出台后,巴以沒有形成新的沖突,但巴勒斯坦建國的願景,其實很難實現。
“巴勒斯坦國”
6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發布主席令,要求將目前使用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更名為“巴勒斯坦國”。這是繼去年11月,67屆聯大給予巴勒斯坦觀察員國地位后,巴勒斯坦方面的最新表態。
阿巴斯已經要求巴政府部門在兩個月內對現行法律、法規中的名稱進行更改,並重新制作郵票以及護照、居民身份証、人口出生証和汽車牌照等証件。
巴所有駐外使領館也收到外交部指示,在外交公文中開始使用“巴勒斯坦國”的名稱。
據巴媒體分析,這一做法是為了實施聯合國將巴勒斯坦地位升為“觀察員國”的決定,是“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的重要一步”。到目前為止,以色列方面尚未回應。
美國已通過國務院發言人紐蘭表態,巴勒斯坦在和以色列未談判確定國界前,通過改名並不能建立一個國家。美方仍將使用“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這一稱謂。
美國已派中東問題特使戴維黑爾7日抵達耶路撒冷,與阿巴斯和其他官員會晤。
中東和平的無奈
專家分析,巴民族權力機構改名一事其實是巴勒斯坦的無奈做法。這反映了當前中東和平進程處於長期停滯的一種狀態。
能夠影響巴以和談的重要一方是美國。但隨著美國的戰略東移,事實上巴以已不是美國首要考慮的外交課題,且多次和談失敗的經歷也使美國有些“灰心”。
如果說以前中東的焦點是巴以的話,那麼持續至今的阿拉伯世界動蕩則在去年一直吸引著世界各方的關注。有專家分析,2013年,巴以和談也會處於邊緣化的命運。
以色列媒體4日發布了一份關於巴以關系的最新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微弱多數的以色列人支持巴勒斯坦建國。因為大多數以色列民眾明白,以色列最終的安全需取得巴勒斯坦人包括阿拉伯人的平安和國際社會的承認才能完成,否則環視皆敵的情況讓人擔憂。
不過現實的情況是,以色列政壇是強硬派勢力一統天下,這使得和談難以妥協。
前景並不樂觀
雖然以色列民眾多數贊同巴勒斯坦方面建國,但大多數人對和平前景並不樂觀。
以色列媒體進行的民調結果顯示,在談到與巴勒斯坦的和平協議時,有55%的以色列人認為,現任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並不是一個和談的伙伴。
在有爭議的猶太人定居點問題上,支持聲與反對聲大體相當。有43.4%的人支持繼續興建定居點,而43.5%的人表示應當停止興建。
可能的阻力也會來自哈馬斯。巴勒斯坦方面分成兩派,哈馬斯佔據加沙。兩派都想在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上佔據主動。去年年底爆發的巴以沖突,就是哈馬斯想削弱巴民族權力機構在入聯問題上取得的政治優勢。現在巴民族權力機構已做出改名之舉,哈馬斯可能也會有所動作。
至於前景是什麼,人們隻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