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斗士”查韋斯在病痛中煎熬,委內瑞拉在不確定中等待,拉美地區也在不由自主地焦慮。
2011年6月確診為盆腔腫瘤后,查韋斯數次接受手術。2012年12月11日的手術后,病情反復。1月10日,查韋斯究竟能否完成總統宣誓就職儀式已經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對於這個一向高調反美的領導人,美國主流媒體的話語中透露出幾分不太厚道的幸災樂禍。《華盛頓郵報》的社評指責查韋斯“毀掉了一個曾經繁花似錦的國家”,“不負責任地”給后來者留下一個“爛攤子”:財政赤字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20%、通脹嚴重、糧食匱乏……社評甚至提醒美國及周邊國家,如果查韋斯無法擔任總統一職,留下權力真空,他們應該適當介入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事實果然如此嗎?
對於味道濃烈的東西,人們的態度常常是愛憎分明,難得有中間地帶。查韋斯執政已經14年,他是一個憲政國家的民選總統。這一點,連美國也無法否認。如果他真如《華盛頓郵報》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委內瑞拉民眾又怎會一次又一次地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事實上,查韋斯不僅贏得了本國民眾,也推動了拉美的團結。
上世紀90年代,許多拉美國家在全面市場化的過程中紛紛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動蕩加劇,其結果是拉美多國“向左轉”。經濟和社會政策向中低收入階層民眾傾斜,可以說是所有拉美左翼執政黨共同的特色,也是他們共同的執政基礎。作為“激進左翼”的代表,查韋斯領導下的委內瑞拉對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了醫療及高等教育等方面的條件,對外則積極推進美洲玻利瓦爾聯盟。近年來,拉美國家團結互助的形勢日漸明朗。
即便查韋斯真的無法繼續執政,委內瑞拉就會混亂到需要別國介入嗎?這或許隻能是某些國家別有用心的奢望。
委內瑞拉國民議會5日召開新一屆會議,現任國民議會主席、查韋斯的堅定盟友卡韋略成功連任。分析普遍指出,這一結果表明查韋斯的盟友們正在向外界展示“團結”的決心。卡韋略與副總統馬杜羅的“兄弟情”表現也是為了穩定民心,宣示他們願意共渡難關的決心。
當然,風險自然是存在的。依照委內瑞拉憲法,如總統“暫時無法履行職責”,副總統可代行總統職權90至180天﹔如當選總統“完全無法履行職責”,包括死亡、辭職或罹患重病,則在30天內重新選舉,其間由國民議會主席出任臨時總統。
如果那個時刻真的來臨,那麼卡韋略與馬杜羅之間的情誼將有怎樣的變化無人可知。馬杜羅與反對派的卡普裡萊斯之間的大選對決也充滿不確定性,畢竟,馬杜羅缺乏“萬人迷”特質,而卡普裡萊斯在去年與查韋斯的對決中讓反對派拿到了歷次選戰中的最佳數據。在國外,離開了查韋斯的推動,拉美的政治版圖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沒有人能夠回答。
如果查韋斯真的不再執政,那麼,是讓那些虎視眈眈的別有用心者得償所願,還是運用自己的智慧實現平穩過渡?委內瑞拉的選擇其實很明確。前方的路並不平坦,但是“混亂”絕不符合委民眾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