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進黨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處理兩岸議題,並由黨主席蘇貞昌親任召集人,被認為受到黨內“獨派”的壓力。據台灣《旺報》報道,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楊毅22日回應指出,凡是主張或推行“一邊一國”的“台獨”立場,大陸方面都不可能接受。他強調,“台獨是沒有前途、沒有出路的”。 |
【環球網綜合報道】民進黨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處理兩岸議題,並由黨主席蘇貞昌親任召集人,被認為受到黨內“獨派”的壓力。據台灣《旺報》報道,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楊毅22日回應指出,凡是主張或推行“一邊一國”的“台獨”立場,大陸方面都不可能接受。他強調,“台獨是沒有前途、沒有出路的”。
報道稱,據蘇貞昌說法,原本他考慮由日前以“憲法共識”與“憲法各表”主張赴大陸訪問的謝長廷出任召集人,但幾經思考,還是由他負起這個責任。面對蘇貞昌的決定,謝長廷引用意大利政治哲學家馬基維利所說,“人類的悲劇,就是情勢變更,但人不變更!”來回應,讓外界嗅到些許煙硝味。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楊毅22日就民進黨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表示,凡是主張或推行“一邊一國”的“台獨”立場,大陸方面都不可能接受,因為這不利於台海和平穩定,不利於兩岸關系改善,也不利於台灣未來發展,“是沒有前途、沒有出路的”。
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22日受訪指出,民進黨使用“中國事務委員會”名稱,顯示蘇貞昌的立場沒有根本的轉變﹔而蘇貞昌親任召集人,表示他想主導兩岸政策路線的意圖相當強烈,不想被謝長廷或蔡英文取代。
李義虎表示,接下來要觀察委員會成員中,會不會有謝長廷和蔡英文,以及蘇貞昌會否將謝長廷日前訪陸的成果納入委員會討論﹔如果委員會成員中有多數“獨派”人士,則顯示蘇貞昌受黨內“基本教義派”極大的牽制,未來在兩岸政策轉型上,能邁出的步伐很有限。
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秘書長楊立憲指出,蘇貞昌的做法很明顯就是“以拖待變”,這種不作為的心態可能會延續到2014年“五都”選舉,在 面對選舉壓力時,才會思考兩岸政策的轉型﹔蘇貞昌向來在兩岸政策上就比較保守,這次以黨內有雜音為借口,拒絕讓謝長廷主導委員會。面對民進黨的“拖”,大陸方面會再觀察,不會急於下定論。
提到謝長廷日前登陸訪問,楊立憲認為,謝作為綠營兩岸關系的先行者,總是要冒些風險和困難,要有勇氣才能破冰,這並不容易﹔尤其在民進黨這種以“台獨”作為神主牌的政黨,謝會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但反過來看,謝未能接掌委員會,黨內包袱輕一點,在促進雙方交流上有更多發揮的空間,也不是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