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要聞

順應期待增進福祉

2012年11月09日08:1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3萬言的十八大報告,科學發展是縱貫全篇的主題,人民福祉則是力透紙背的最高價值。億萬人民對十八大的殷切期待,在這個最大亮點中得到全面回應﹔我們黨造福人民的不變信念,在這份厚重報告的庄嚴承諾中得到生動彰顯。

  胡錦濤同志在報告的開篇號召全黨牢記人民信任和重托,“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在報告的終章要求全黨增強宗旨意識,“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強調發展的價值、確立奮斗的目標上,以“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為取向。而在改善民生的具體部署中,更以“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歸依。

  今天,從百姓生活的角度看,我國發展已經進入“人民期盼過上更好生活”的新階段。捫心自問,這10年“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確是事實,“人民得到實惠更多的時期”並未虛言。但福祉的期盼與追求永無止境,由此構成了發展和前進的動力。也正是在民生改善的基礎上,人民才有了寄予更多期盼的自由,也才會對未來更有信心和期待。

  人民的期待是黨前行的信念依托,主動順應這個期待則是施政的基本要求。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實踐表明,把握和滿足人民的需求,億萬人民就會在黨的帶領下信心百倍地奮斗和創造。黨奮斗的事業歸根到底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務必以順應人民期待為要,以實現人民利益為根。

  “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証人民當家作主”、“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報告中,無論是理念還是要求,無論是目標還是部署,莫不都建基於對人民脈搏的准確把握,表達出了人民群眾的共同心聲。

  盡管我們已經取得令人振奮的成就,但不能有“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的思維,因為人民有新期待。盡管我們的經濟總量躍升到世界第二,但不能有“可以歇口氣”的想法,因為有13億這個“分母”。前方的路還很長,實現全面小康還有待艱苦奮斗,實現人民福祉還需立足“基本國情”。這裡的關鍵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全部精力用於為民辦實事,把有限資金投到民生亟需領域,把節儉辦事作為自身行政的原則。那麼,人民就會給予充分的信任,我們也會在人民期待的目光中干得更好。

分享到:

(責編:馮慧)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