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為時代創新 

和諧社會展新圖

本報記者 潘旭濤 嚴冰

2012年10月26日09: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過去10年,中國創造了經濟奇跡。經濟高速增長,伴生社會矛盾凸顯。這種背景下,“加強社會建設”、“社會管理創新”漸成中國“顯學”,在官方文件和媒體報道上“井噴式”出現。

  2004年,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構建“和諧社會”的強音響起。“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成為時代對執政黨的新要求。2011年3月,“標本兼治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獨立成篇,寫入“十二五”規劃綱要。

  這10年,在社會管理上,中國可圈可點。

  時代呼喚

  “矛盾凸顯期”催生社會管理創新

  2.3億流動人口,能否在異鄉找到幸福?

  1.23億老年人,如何有尊嚴地安度晚年?

  680萬大學畢業生,能否邁過就業的坎兒?

  過去10年,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區域差距﹔教育、住房、醫療﹔流動大軍、留守兒童、失獨老人,無不呼喚社會管理創新。

  2003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000美元。以國際經驗為鑒,人均GDP跨過1000美元后,社會將踏入矛盾凸顯的沼澤地。疾行至此的中國社會,轉型提速,利益博弈加劇,多數人的合理訴求與少數人的不法行為糾結疊加,社會管理的難度陡增。如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所言:“我國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階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

  2004年,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回應時代要求,首次完整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並將其列為黨的五大執政能力之一。

  創新社會管理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

  理念轉變

  理念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關鍵

  “你瞧,這讓我過意不去了,上次你們就給我送過一枝。”2012年10月的一天,湖北武漢洪山區書城路,一位商販手握一束玫瑰花,面露慚愧地說。在武漢,城管會給違規商販遞上一束鮮花。

  城管“鮮花執法”是社會管理理念轉變的一個縮影。中國社會管理理念隨時代前行。計劃經濟時代“有心無力”,改革開放初期“有力無心”,如今可謂“有力有心”。

  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在中國發展道路上掘開深井,“以人為本”之泉,沖洗著社會管理理念。次年,溫家寶總理在全國省部級干部會議上提出“建設服務型政府”目標。中共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2012年,溫家寶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社會管理創新關鍵在管理理念的創新。中國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王寧教授認為,社會管理的根本宗旨是服務,是滿足人的社會需求,是把人當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各地探索

  改善民生為和諧穩定之源

  貴州省瓮安縣,有座被焚毀的大樓像一位垂暮老人,癱坐在碎石瓦礫間,默默回憶著4年前的痛楚與惶恐。這是瓮安“縣委大樓遺跡”。瓮安事件平息后,縣委將被毀大樓保留,以作前車之鑒。

  如今,瓮安縣發生了巨大變化。從“瓮安之亂”到“瓮安之變”,瓮安發現了和諧穩定之源——改善民生。4年來,瓮安全力彌補民生欠賬,優先發展教育、完善新農合、建設保障房、拓寬就業渠道。諸多民生措施,讓群眾得實惠,社會更安定。

  10年來,以改善民生為支點,全國各地紛紛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涌現出許多成功的探索和嘗試。2010年10月,廣東深圳、浙江寧波等35個市、縣(市、區)啟動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深圳市實施產業、人口、城市空間三方聯動調控,“以証管人、以房控人、以業擇人”,避免人口盲目流動。寧波市建立互聯網輿情研判導控服務中心,建立網上應對與網下處置、輿論引導與矛盾化解、訴求表達與民生服務的聯動機制。

  社會管理方式紛繁,但目標統一。溫家寶總理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過去10年,是中國社會管理體系建設全面創新、工作成效顯現的10年。這10年,社會管理之路越走越寬,和諧社會新圖漸顯光彩。 

(責編: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