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低保制度覆蓋城鄉  八千萬人得到救助 

困難群眾總體實現應保盡保

陸培法  魯夢昕

2012年10月16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民政部最新公布的全國社會服務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136.7萬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當月計劃支出45.6億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238.9萬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當月計劃支出達48.3億元。

5年期間,全國累計投入低保資金4151億元,城鄉低保標准分別增長了58%和105%,實際補助水平分別提高了136%和187%。

目前,中國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保障有了極大改善,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總體已實現了應保盡保。

低保標准不斷提升

“低保標准不斷提高,從最初的210元到現在的480元,加上一級殘疾補助也不斷提高,我現在每個月能拿到700多元。”家住山東省青島市的李先生向本報表示,從2002年開始申請低保,再加上后來每個季度的水電費補貼和物價補貼,讓他一家的生活不再感到吃力。

據民政部今年最新發布的《2011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共有城市低保對象2276.8萬人,全年各級財政共支出城市低保資金659.9億元﹔農村低保對象5305.7萬人,各級財政共支出農村低保資金667.7億元。

“低保標准的提升是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低收入群體的題中應有之義。”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王開玉認為,低保標准的調整必須遵循包容性增長理念,與經濟發展速度、居民收入增長水平同步,消融收入差距帶來的社會心理隔膜。

“自十六大以來,各級財政救助資金投入總量增長了近9倍,8100多萬人常年得到救助”,在9月份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說,“以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不斷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是我們這十年來的主要工作之一。”

實現城鄉全覆蓋

1993年,上海市在全國率先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隨后,青島、福州、大連、無錫、廣州等城市也宣布建立城市居民低保制度。1997年,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在全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第一次確立了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建立城市居民低保制度,第一次以國務院的名義,原則性地明確了城市低保制度的保障對象、保障范圍、保障標准、資金來源、管理體制和基本原則。截至1999年底,共有531.6萬名處於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城鄉居民得到了救助。到了2007年,農村低保全面建制,低保制度實現城鄉全覆蓋。

9月26日,國務院公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7項政策措施來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其中包括申請低保必須審核家庭財產、對申請家庭要逐一入戶調查、建立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為享受低保的干部近親建立備案等。《意見》以應保盡保、公平公正、動態管理、統籌兼顧為原則,維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

“目前低保工作總體規范有序,但與群眾的新要求和新期待相比還存在差距。”民政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差距突出的表現主要是服務意識不強,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著責任邊界不清晰、監管機制不到位、責任追究不嚴格等問題。另外,低保工作力量、經費、手段與任務要求不相匹配,工作程序上還存在不方便快捷、不公開透明等問題也是導致差距產生的原因。 

(責編: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