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08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如果說,北京奧運讓中國“走進了世界舞台的中央”,“無與倫比”的體育盛宴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實力、中國智慧,以“80后”志願者為主體的“鳥巢一代”讓世界驚嘆中國未來,那麼,4年后的今天,當我們回望,北京奧運提出的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這三大理念,絕不僅僅是中國對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貢獻,更是奧林匹克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深刻影響﹔不僅為社會發展樹立了更高的人文標杆,更培育著公民的理性思維、開放心態、創新精神和包容胸懷,成為推進中國社會進步的精神動力。
這正是北京奧運留下的“更為持久、更可寶貴”的精神遺產。它讓我們進一步懂得,發展理念的變化,國民心態的涵養,文化品質的鍛造,對一個國家與民族未來走向的深刻影響,遠非物質與資本的力量能比擬。中國在邁向現代化的征程中,不僅要有經濟的騰飛,更要成為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不僅要展現新中國的繁榮發展,更應利用這些契機,踐行科學發展,建設文化強國,提高中國軟實力。
在現代化中國的發展道路上,在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程中,北京奧運已經成為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其矗立起的這座新界標,標注著中國新征程的又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