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03日15:29 來源:《經濟日報》 手機看新聞
恭喜發財,‘利是’(紅包)拿來!”春節期間派發“利是”是香港的傳統習俗。“利是”,取其大吉大利、好運連連之意。發利是用新鈔,每年春節前,換新鈔的人總是擠爆各間換鈔銀行。今年1月11日,中銀(香港)、匯豐及渣打3家香港發鈔銀行,就已經開始給市民兌換新鈔封“利是”。
與內地過年派壓歲錢越來越闊綽不同,港人派發利是的數額不大,重在討個吉利,一般都是10元20元(港幣,下同),通常由已婚人士派給未婚人士﹔而人們討“利是”也是為了討一個好運,並不太在乎錢的多少。曾有機構作過調查,過年期間大部分香港市民都會派發“利是”,每個“利是”約封20港元,隻有極少數被調查者表示會在每個紅包裡封50港元或者更多。春節假期過后的上班第一天,香港的公司還會給員工派發開工“利是”,取其凡事順利的意頭。
香港一些富豪,適逢春節之際,有時也會向到訪的傳媒朋友派發“利是”,都是為了討個好彩頭,皆大歡喜。如香港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就多次在春節期間給記者派發“利是”,少則幾百多則達上千元港幣。當然,如在春節之外的其他時間派送“利是”,便有利益輸送嫌疑,違反了廉政公署定立的《防止賄賂條例》。但是,數百元至上千元的“利是”數額,在香港的習俗裡並不是小數目,根據各自公司的規定,記者往往都要報告,然后請上一班同仁搭檔去喝茶。